主講者:劉正彥教授 (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)
【課程摘要】
本單元介紹立方衛星的起源、發展及應用,並說明國立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的貢獻。立方衛星由加州理工大學和史丹佛大學於1999年定義,最初設計為邊長10公分、重量約1至1.9公斤的小型立方體,目的是為學生提供衛星設計的學習機會,並促進低軌道小型衛星的發展。另外,說明立方衛星迅速發展的原因在於微型化技術,使其能以小型衛星執行過去需大型衛星才能達成的任務。中央大學研發的多款立方衛星,如飛鼠號、珍珠號和玉兔號,已用於電離層、地震前兆和空氣污染等領域的研究。最後,講者強調中央大學具備完善的衛星製造與地面支援系統,為台灣太空科技提供穩固支撐。
【課程時間碼】
00:00 自我介紹
00:26 立方衛星簡介
00:53 學習目標
00:59 立方衛星目的與應用
04:11 人造衛星重量分類
08:21 國立中央大學立方衛星計畫
09:44 CAPE中心介紹
13:09 中大立方衛星任務
14:33 總結
【製作團隊】NCUx數位課程製作團隊
錄製:林巧翎、葉易展、鄒雅棠
後製:林巧翎
監製:蔡振瑋、鄭雅軒、施佳惠